一、会议材料与实际不符
问题表现
会议主持人正在介绍会议议程,发现主持词上写着5家单位发言,可桌面摆放的发言材料只有4份。原来,此前会议方案安排了5家单位发言,会议前一晚某发言单位主要负责人高烧,第二天请了病假,会议组织部门综合考虑后,不再安排这家单位发言,但没有及时报告,导致主持人不知情,主持词也没有及时调整。
对策建议
会议议程及参会人员名单需在临会前再次核准确认。如遇出席人员变更、请假等情况,会议组织部门应及时与主持词、领导讲话稿起草部门等做好沟通衔接,确保会议议程、会议名单、发言信息等准确无误。另外,有些汇报性质的发言材料可署单位名称,避免因汇报人临时变更导致材料重印。
二、参会人员姓名书写错误
问题表现
参会人员名单中,某领导职务准确,但姓名书写错误,“侯×”误写成“候×”。
对策建议
有些姓名很容易写错,像“健与键”“侯与候”“邢与刑”等,因此在制作参会人员名单以及座签时要特别注意,对各单位反馈的原始名单与最终参会人员名单要校对复核,特别是易混淆字要反复确认。对存疑信息,可通过查询权威新闻报道、与参会人员单位沟通等方式进行核实,确保姓名准确无误。
三、议题材料未提前送阅
问题表现
议题材料未提前送阅,会上领导首次接触材料,导致讨论时间较长、意见分歧较大,最终没有达成共识、形成决议。
对策建议
会议议题材料一般情况下应提前送参会领导阅知,这既是程序要求,也可以提高会议效率。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重要议题,会议组织部门应督促业务部门提前完成征求意见程序,确保会前酝酿充分。涉及重大财政投资项目等议题,须严格遵循有关决策程序规定,确保材料内容与程序要求相符。
四、发言材料查找困难
问题表现
会议材料包括会议主持词、领导讲话稿、上级精神传达稿、组建工作专班方案、几家单位的发言材料等,顺序混乱,导致查找起来不方便。
对策建议
会议材料排列摆放顺序要与会议议程保持一致,发言材料原则上要统一编制目录并装订成册。
选自:《秘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