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办公室(机关党委)
业务学习
业务学习
紧盯关键环节,做好紧急信息报送
发布时间:2025-05-06 来源:党政办

一、”通渠道

织密信息采集网络。充分发挥党委值班部门的枢纽作用,“上下贯通”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左右衔接”党委值班部门与各部门各单位,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工作格局。

纵向强化信息报送渠道建设,明确各级党委和党办责任,县级以上党委均设立24小时在岗的值班室,配齐值班队伍,修订完善紧急信息报送相关制度,通过印发情况通报、组织培训、交流互鉴和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整体报送能力。

横向理顺部门协同关系,明确各行业信息报送范围和责任,不定期召集或主动走访公安、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建立“点对点”联系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增强工作合力。

加强重要信息收集。成立工作专班,创办专刊,协调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定期调度、报送重要苗头性倾向性情况和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等,全面收集上报社会面信息。

紧盯节点综合收集。针对重要时期、特定情况,事前组织相关部门对风险隐患进行会商研判形成清单,事中及时向有关单位收集信息。

二、”确办理

划准报送范围。为提升信息报送准确性,同时减轻各级值班员特别是基层值班员研判压力,我们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紧急信息,细化报送标准,制定信息研判指南;结合广西山地广、河流多、汛期长等实际,建立重大突发事故报送清单,比如地质灾害、客车事故、爆炸、矿难、火灾、房屋倒塌等,明确要求基层和部门有疑必报、边报边核。

核准一线情况。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敏感程度,建立分级调度机制,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和敏感情况,由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直接调度各设区市党委书记。建立健全事发现场直报机制,“一竿子插到底”,与现场负责同志信息直通,必要时安排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将工作靠前到一线、情况掌握在一线、信息处理在一线。

把准规律上报。深挖紧急信息背后蕴含的规律,对易发、多发、频发的紧急突发事件进行梳理,综合分析,找准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快”速反应

制定模板快编辑。根据突发事件类别,分初报、续报、终报三种情形,制定一套紧急信息报送范本,以“填空编报”形式减少编辑时间。特别是优化首报信息内容,重点报告时间、地点、事件、伤亡情况等基本要素,对一时难以确认伤亡情况的,可以先不提供具体伤亡人数或预估伤亡人数,核实情况后再续报,避免因核查延误报送时机。

电话首报快一步。对不涉密的紧急信息,着重抓好电话报告,尤其是可能造成群死群伤、必报范围内的突发事件,要求基层人员确认事情真实性后即可电话报告情况,详细信息后续滚动电话报告。

简化审批抢时效。原则上地方或部门首报信息由党委或部门办公室分管负责同志审批后上报,紧急情况下电话请示后即可上报;必要时“边核实边报告”“边审批边报告”,甚至是授权先报。将全区各县(市、区)都纳入信息直报点,明确遇重大突发情况,事发地县(市、区)甚至乡镇可直报自治区党委信息综合值班室,为决策处置抢时间。

协调联动快收集。获悉重大突发事件线索后,充分发挥网信、公安、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以及派出工作组、基层信息员、新闻媒体等渠道作用,利用好无人机、卫星通信、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快速收集情况。

复盘总结促提升。对每一起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进行复盘,倒查报送流程,查清首报、续报和终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总结得与失。对未及时报送的,查找存在的问题和根源,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必要时通报批评;对报送及时准确的,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必要时通报表扬,供各地各部门学习借鉴。

 

选自:《秘书工作》